![]() |
佛陀之心:一行禪師的佛法講堂:2012250082819,店家為 樂天書城 | 樂天市場購物網 - 台灣 售價:284 我要購買 |
整理了GOOGLE上關於佛陀之心:一行禪師的佛法講堂搜尋前幾名排序的資料來輔助!售價隨時會調整;特價有時效性,有需要的人動作要快!一直以來我都很相信WESLEY推荐的東西。整理資訊大致有分享文、開箱文、試用文、評鑑文、推薦文、是否便宜、優缺點等資訊.WESLEY也嘗試積極推荐,並介紹我該商品優缺點。 |
其他資料列表: 1. 書名:佛陀之心:一行禪師的佛法講堂,原文名稱:The Heart of the Buddha’s Teaching,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8388024,頁數 ... 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158370 佛陀之心:一行禪師的佛法講堂. 一行禪師. 方怡蓉. 橡實文化. 9789868388024. 一個徹底活在佛法中的人,一個慈悲的行動者,以 ... 人文/地理,宗教-Blue書屋【二手書】 佛陀之心:一行禪師的佛法講堂--橡實--一行禪師{滿五本免運費}: -Yahoo奇摩拍賣 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2250082819 佛陀之心:一行禪師的佛法講堂,The Heart of the Buddhas Te,作者:一行禪師,出版社:橡實,ISBN:9789868388024 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76341754151 佛陀之心: 一行禪師的佛法講堂 - 宗教, - , 聯合推薦 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林谷芳 中國時報副總編輯/陳琴富 ... |
希望我整理的資料能對我大家JOSIE有幫助。要到處比價;尋找低價及可靠的網購地方!我有去遍尋各大購物網站momo購物、yahoo奇摩購物、博客來、PChome線上購物、ibon mart搜尋優惠價格!佛陀之心:一行禪師的佛法講堂該商品熱烈銷售中~ 避免向隅,欲購從速~到實際到銷售的EC去看,價格就有機會再便宜一些! |
內容簡介 一個徹底活在佛法中的人,一個慈悲的行動者,以他的生命經驗,淬煉出這一本如詩的生活佛法書。 在本書中,一行禪師以平實的文字重新解譯佛陀四聖諦、八正道的教導,沒有深奧的理論,要讓佛法在日常生活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只要我們知道如何澆灌自己內在的佛性種子,時時抱持正念、深入觀察,苦就能轉化為平靜、喜悅、解脫。這是佛陀自在解脫的方法,同樣也是我們達到自在解脫的憑藉。 一行禪師透過自身的深刻體驗,將距人千里之外的佛法濃縮成一篇篇貼近生活的行動方針,他不僅告訴你根本的義理,也揭示了身體力行的訣竅,當你拿起書跟著做時,就像有一位老師在一旁諄諄善誘,亦步亦趨地提點你,讓你每一步都能舒服安穩。想在佛法中安頓身心,這便是一本能讓你貼近佛陀本懷的佛法生活版教科書。 本書的三大主題: 一、理解苦、集、滅、道四聖諦 佛陀將苦稱為「聖諦」,因為我們的苦能讓我們看到解脫之道。修習第一聖諦「苦」,辨識自己的苦;修習第二聖諦「集」,看清苦的根源;修習第三聖諦「滅」、第四聖諦「道」,找出轉化苦與證得寂靜之道。 二、通達安樂的八聖道 避免做出讓自己受苦的行為,這是我們最需要的修習之路,佛陀稱之為「八聖道」,即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及正定。透過八聖道的修習,有助於我們辨識及取捨內在藏識中的善根與不善根,從中增長我們的智慧與慈悲。 三、其他基礎佛法 在佛教中,「信」並不意味我們要接受一種未經親身驗證的理論,實際上,佛陀鼓勵我們親自去看去體驗。你可以透過基礎佛法的教導,學會付出與擁有同理心,感受到慈、悲、喜、捨所帶來的快樂。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目錄 第一部 四聖諦 第一章 進入佛陀之心 第二章 初轉法輪 第三章 四聖諦 第四章 理解佛陀的教法 第五章 一切皆苦嗎? 第六章 停止、平靜、休息與療癒 第七章 體會自己的苦 第八章 證得安樂 第二部 八聖道 第一章 正見 第二章 正思惟 第三章 正念 第四章 正語 第五章 正業 第六章 正精進 第七章 正定 第八章 正命 第三部 其他基本佛法 第一章 二諦(兩種真理) 第二章 三法印 第三章 三解脫門 第四章 佛的三身 第五章 三寶 第六章 四無量心 第七章 五蘊 第八章 五力 第九章 六波羅蜜 第十章 七覺支(覺悟七要素) 第十一章 十二支緣起 第十二章 觸及內在的佛陀 第四部 經典 《轉法輪經》 《大四十經》 《正見經》 內容試閱 停止、平靜、休息、療癒 佛教的禪修包括兩方面——「止」(shamatha)與「觀」(vipashyana)。我們往往傾向強調「觀」(「深入觀察」)的重要,因為它能帶來洞見,並讓我們解脫苦與煩惱;然而,修「止」(「停止」)是基礎,倘若不能停止,就無法擁有洞見。 正念分明,停止習氣 禪門中有個關於某個人和一匹馬的故事。有匹馬急馳而過,騎馬者似乎正趕往某個重要之地,有個路人朝著騎士大叫:「你要去哪裡?」騎士回答:「我不知道,你問我座下的馬吧!」這故事是我們的寫照:我們正騎著馬,不知要到哪裡去,卻也無法停止。這匹馬就是我們的習氣,正拉著我們到處跑,而我們毫無招架之力。我們總是在奔跑,這已變成了一種習慣;我們始終在掙扎,即使在睡夢中也不例外。我們與自己的內在交戰,跟別人之間的戰火也可能一觸即發。 我們必須學習「停止」的藝術,即停止自己的思考、習氣、失念,以及主宰自己的強烈情緒,當某種情緒如暴風雨般來襲時,我們就失去了寧靜。我們打開電視,然後又關掉它;拾起書本,然後又放下書。我們要如何才能停止這種躁動的狀態?要如何停止自己的恐懼、絕望、憤怒與貪愛?我們可憑藉正念地呼吸、步行、微笑以及深入觀察而停止下來,以求了解。當我們正念分明,並深深觸及當下此刻時,其結果總是了解、接納、愛,以及拔苦予樂的渴望。 然而,習氣的力量往往比意志力還強。我們總是說了本來不想說的話,做了本來不想做的事,而在事後懊悔不已;我們使自己與他人受苦,造成很大的傷害。我們或許發誓永不再犯,卻又故態復萌。為什麼?這都是因為習氣的推動。 我們需要借助正念的力量來辨識自己的習氣,並與之同在,以期能停止這毀滅的進程。有了正念,每當習氣顯現時,我們就有能力辨識出它:「嗨!我的習氣,我知道你在那裡。」若我們微笑以對,它就會失去大半的力量。正念是一股幫助我們辨識習氣,並防止它掌控自己的能量。 「失念」則正好相反。我們在喝茶,卻渾然不覺自己正在喝茶;坐在摯愛者的身邊,卻不知對方的存在;走路,卻未真正在走路。我們魂不守舍,想著過去與未來。習氣這匹馬正拖著我們到處走,我們成為自己習氣的俘虜,我們必須把馬停下來,重拾我們的自由。我們必須將正念之光普照在自己所做的每件事上,那麼失念的黑暗將會消失無蹤。「止」的第一項功能就是「停止」。 學習平息情緒的藝術 「止」的第二項功能是「平靜」。當我們有強烈的情緒時,自己知道此時採取行動可能會很 危險,但又無足夠的力量或清晰的心智來阻止它。我們得學習吸氣、呼氣、停止活動,以及 平息情緒的藝術;我們必須學得像橡樹般堅定與穩固,別被暴風雨吹得東倒西歪。佛陀曾教 導許多技巧來幫助我們平靜身、心,並深入觀察。這方面的教導可總結為五個階段: (一)辨識——若我們生氣,就說:「我知道自己內在有憤怒。」 (二)接納——當我們生氣時,不要否認它,而是接受現在的一切。 (三)擁抱——我們以雙臂擁抱憤怒,如同慈母抱著啼哭的嬰兒。以正念擁抱自己的情緒,光是如此就能讓自己與憤怒平靜下來。 (四)深入觀察——當我們有足夠的平靜時,就能深入觀察,以了解造成這股怒氣的原因何在,是什麼造成懷中嬰兒的不安。 (五)洞見——深入觀察的成果,就是了解導致我們的嬰兒哭泣,亦即造成我們憤怒的許多主因和助緣。也許是小寶寶餓... |
※其他推薦※
|
資料來源:樂天市場購物網